找到相关内容747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简论梁漱溟对唯识宗的理解和改造

    分别色、声、香、味、触等五境。只有通过第六,即意识,方能收集五所集的法相,而能观万法的整体,至此,可以知见一切现象。而第七,即末那(manas-vijnana,即心识或思想),独立于万法,而能...看来,西方的形而上学所谈的宇宙还只是一种假定,错误地通过理性概念来把握不可思议的宇宙本体的存在,以世间里的理解去达到出世间的宇宙本体是自相矛盾的事:“故知宇宙是不可。唯有非非,都无尔尔。如是说者是如...

    梅谦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1973473.html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都属虚妄分别,显然不妥。   第二,如果一切所缘都是自所现,那么,末那何以缘阿赖耶识为自内我?若赖耶离末那无实体用,则有违安立本的初衷,动摇了唯识学的理论根基。   对上述诘难,唯识古学不能圆满...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唯识学的中道思想主要体现在本说和三性说之中。作为轮回载体的非断非常相似相续恒转如流的本的安立,符契佛陀的缘起中道教法。本文重点研究唯识三性说及其所蕴含的中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唯识五遍行心所及其与现代心理学相关概念之比较

    是指第七末那。法境是意识的所缘境,也叫做法境或法尘,它的范围非常广,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生命经验的积累,心中想起的任何名称、概念、相状和事物,都属于法境的范畴,它是纯粹内心的境界。  3、 受与...一切时、遍一切。也就是说,作意等五种心理活动是通于善、恶、无记三性;遍于三界九地;遍于过去、现在、未来;遍于八心王。本文主要依据《成唯识论》对五遍行心所的概念和定义作一简要的分析。  1、作意  ...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4773550.html
  • 行愆法师:佛学问答

    是攻击义,如打断、打掉或破除。佛是觉悟。“七”是数目字,而且有两种意思︰   ( 一 )是指时间,佛教通常以七日时间为期,精进用功修行,  期求证,又称“打七”。   ( 二 )是指第七,我人的第七末那,又名传送,此我执很重,若遇外缘,即执著我法二相,随生起分别计较,产生烦恼,成为生死的根本。   打佛七是以七天的时间,将思想专注在佛号上,打破第七我执,既无我,外境一切善恶诸法自然不...

    行愆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5074746.html
  • 憧憬雪域高原的神圣——对青藏高原特有的朝圣壮举的遐想

    洗净身上一切污秽之后,在准备接受佛陀妊娠之际,佛陀出现在冈底斯山方向,他乘骑一头大象化作一道光进入母胎……印度教认为,玛旁雍措是由婆罗摩神所创造。相传末那修缮了冈底斯山之后,在那里遇见了梵天和雪山...

    金易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75574927.html
  • 四种涅槃

    中间时期,第七末那——我执,执着了有我,就有我身,于是由意生出一个虚幻缥缈之身,叫中阴身。人身肉体是以地大为主,是沉浊的。而中阴身是以风大为主,是缥缈的。因为没肉身包裹它,它有五通。因造业受报,...想追求,都要贪取、占有。于是执着外来的境界,心随境界转,有取有舍,有爱有憎,所有的一切,都种在你的八里了。这个第八,叫阿赖耶识,是储藏。所有一切好的种子、坏的种子,生灭与不生灭,都储藏在这个仓库...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875667.html
  • 佛教与青年

    末那,依第八识心而生,为一切染净诸法生起的根本,因名依本心;起事心指眼等六,取六尘境,起惑作业,名起事心;此三种心就是唯识宗所说: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及圆成实性。 若在菩萨修证方面言:三心是入心、...

    文珠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21376629.html
  • 蔡瑞霖: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

    学者的理解也产生争议,此以上田义文与横山纮一为代表,上田承续宇井伯寿的学风,对护法玄奘一系的汉译唯识论典采不同情的态度。宇井和结城令闻关于「末那成立的争论」是放在安慧学(梵藏文研究与护法学(汉译研究... 31.P785b。   注 31 同,大正 31.P785c。   注 32 《唯识三十颂》虽一般许为八识论,但由于结城令闻与宇井伯 寿,两人对于八说成立的关键,即「末那」(作为第七)...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4.html
  • 谈心说(四):生命的根源

    第四章 生命的根源为何   一、最深层的意识——第八   上一章提到第七末那是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由於利已主义在作怪而产生种种烦恼。但若能把这种为自己设想的“小我”进一步地透过智慧的思考后转换为一种力争上游为大众谋求福利的“大我”时,这个原来为人所厌的自私之根源的意识即刻成为利他平等的慈悲之根源。   在《谈心说》诸文中,我们已谈过“前五”是最忠实的五种感觉意识...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2480083354.html
  • 物本人本心本——奘师在“少林问禅”高峰禅会演讲

    、耳、鼻、舌、身、意起作用,是末那起作用,我栽的树被砍了、我的爱人离我而去了,所以我会痛,这个痛苦就是这样的,是物与心的交互作用。禅没有痛,禅如果有痛就不叫禅,但是传承禅的方式、方法永远会有痛,传承...

    明奘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34483422.html